最近一期部落格刊出“價值與價格”一文,延伸這篇的主旨,其實還有許多可以探討的東西。言歸正傳,包裝的價值在哪裡?
-包裝可以提升也能貶抑品牌的價值
-愛上了包裝也就是愛上了品牌
-誘人的包裝,總讓人想要一窺其中的商品
-每個人都有一個專門收藏珍愛包裝的櫃子
-每一件珍藏的包裝都紀錄著你與商品邂逅時的悸動
-包裝訴說著品牌的故事,代表著品牌的精神
這就是包裝的魔力,這也就是包裝的價值。
但,有價值的包裝等於昂貴的包裝嗎? 精品的包裝總是魔力十足,令人愛不釋手,一般人對精品包裝的印象都是質感優但價格貴。很多人都誤會,以為精品的業者花錢花得不眨眼。事實上,哪一個品牌不是頂著預算在做事,有誰能沒有壓力去開錢買貨,哪家的採購不是錙銖必較,到處尋找便宜的供貨,精品的業者也是做著相同的事情,他們不但尋求便宜的供貨商,還得要求這些供應商不斷滿足他們求新、求變、求價格、求品質的需要。因為他們不妥協於平凡,所以她們造就了他們需要的伙伴。沒有買不到的問題,只有怎麼買、去哪兒買的問題。 以紙張為例,台灣進口紙商通常提供一本厚厚的紙樣,成為許多設計師必備的樣本。但是大部分用在較小面積的用途上,如邀請卡、書籤,包裝的面積大,單價經常太高以致於通常無法使用在包裝上。而在歐美日的包裝材料上,你可以看到很多的特殊紙張,但這並非外國品牌花的起較多錢作包裝,國際品牌通常遍布全球,通常採購數量驚人,採購模式不會走向使用某款進口紙的窄門,而是和具有規模的工廠合作,利用其資源及印刷技術,讓來自瑞典、美國、日本、台灣各地的紙張,大量購買進貨,再依各個需求作進一步的後加工。須知這樣大量的採購,諸如安格紙、萊寧紙、珍珠紙、星煥紙...等等繁俗不及被載的美術紙名稱,其實在精品的領域裡,是以品質較高的紙材加上印刷設計的組合。想要買到這種便宜好看的東西前提是,首先,你的配合工廠要具備進好紙的條件,例如長期與精品合作的廠商,自然有跟隨著精品而進貨的紙材。再者,工廠對印刷設計有一定的嗅覺,可以在材質/印刷/圖案的運用上,幫助你進入更完美的結合。
買賣最終的渴望,就是在你追求更好的價格同時,不必捨棄好的質感。當預算並非你唯一的選擇,除了銅板紙上光之外你有各式各樣的紙材選項,除了壓花之外還有更多觸覺與視覺的饗宴,當平面與盡頭都玩到疲乏的時候,質感的混搭將會是最百看不厭的潮流。